10/13/2010

竹,這個文化植物

為什麼要先討論「竹」?
「竹」在中國文化中很重要,隨便上一堂國文課你就知道。
不過現在在台灣,它很重要嗎?

如果它很重要,我已經有腹案了── H
各位弄出一堆 H 把它們接起來,不就是「竹」了?

如果它不怎麼重要,那就要給它造一個新字了。
我不知道最後會長怎樣,不過它肯定會有「木」、「禾」、「艸」其中一個。

中文改革的原則和方法

改革一個文字,有許多要注意的地方。
首先要知道的是:我們的目的是什麼?顯然的,再前一篇文中我已經提到了。

那接著,就是改造原則。
我不太會描述抽象的東西,所以講具體的,就是我們是要以「簡化」為主,還是以「美觀」為主,亦或是以其它東西為主?
當然,也不是說只能取一樣,我們可以排個先後順序,就像我認為,雖然我們要把中文改成符合電腦輸入,但總不能跟目前中國的簡體中文(Simplified Chinese)同樣德性。

那有人要問了:我們要如何達成簡化和美觀的呢?
中文的六書可以提供許多參考,不過有些不符合我的理念,所以我得將它們除去,或是限制。
假借──假借多,文意自然就混淆。就好像笑話偶爾講很好笑,講多了就老梗了。
形聲──中文形聲太多,造成大量的同音字,而我們在輸入文字時,會以音為主,若多一層把音轉換成形的過程,只是增加麻煩而已,所以形聲不管怎樣都要限制,甚至除去。

最後,說了這麼多,我心目中的完成品應該長怎樣?
我認為中文最後應該像拼音文字一樣,由好幾個字母組成一個字。
當然,各位也都知道很多「字」都是由好幾個「文」組合出來的。
比如:
信──人言
祭──肉手示
我知道倉頡輸入法的作者,朱邦復也在做這個(倉頡系統),不過我比較激進,我不認為我們應該把「文」都塞在一個小方格裡,而是要把它們排成一列。

PS:
我的國文向來是在及格邊緣,所以「原則」和「方法」如果有誤用,還請告訴我。

中文的改革

我是電腦世代的人,但是卻又有點傳統保守,所以我十分討厭注音文之類的東西 。
自然而然的,你會發現我用「字形輸入法」是十分正常的。
可是,我發現鍵盤根本無法承戴那麼多的中文字根──無論你是倉頡、行列、大易、無蝦米,還是其它沒有名氣的玩意。
倉頡難學,大易鍵多,行列多重碼,無蝦米不夠正統。

而從人體的結構來看,鍵盤是無法再行擴充的,事實上,對於如我這般手指較短的人來說,有些按鍵的位置是在折磨人。
所以說,要讓中文好打又要減少錯別字、注音文,唯有改變中文一途,而不是讓人去順應中文。
然而,這個工程浩大,我也不是專門做文字學的人,最好是有同好討論,於是就有這個地方。

中文的變化其來有自,每次都是為了方便大眾,而隨著電腦世代的成長,中文也應到了再次改變的時候了。

PS:
大家可以注意到的是,我自大又愛聳動,所以標籤就是「倉頡再世」。
不過「倉頡」真的是指一個人嗎?才怪!
願大家加入倉頡的行列